一、 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根基(一)苏州园林的历史
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各诸侯国都喜欢修筑宫室园囿,互相比美。吴国至阖闾接位时已经非常强大,在园林建造上也不甘落后,阖闾及其子夫差利用苏州郊区的自然山水建造了规模宏大、建筑华丽的“姑苏台”、“馆娃宫”,可以说是苏州最早的皇家园林
隋唐时代,苏州经济发展很快,园林建设也兴旺一时。五代时苏州已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造园活动十分兴盛,吴王钱缪之子最喜园林,所建南园规模宏大,是当时最大的园林。据说宋代诗人王禹来苏州,见到这座南园赞叹不已,写下了“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的诗句。统治者不仅广造园林,还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虎丘的云岩寺,北寺、开元寺等著名寺庙。
明清两代苏州的造园活动出现了新高潮。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古典园林在明代有二百七十一处,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五峰园、艺圃等,尤以拙政园、留园极富盛名。清代苏州与古典园林有一百三十处,环秀山庄的假山独具一格,在古典园林也不多见。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更是蔚然成风。影响所及,一般是城市宅第,乡村民居,也往往在房前屋后开辟小型庭院,凿石叠山,培花植树。
苏州古典园林大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私家庭院,面积一般都不很大,具有居住与游览的双重作用。其布局结构,章法层次,丰富多样,变化有致。在较小的环境里,充分利用空间地物,游廊漏窗,有效地发挥了曲折幽深的情趣,步移景异,使人兴味无穷,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珍贵文化遗产。(二)苏州园林的文化根基
苏州园林的造园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其中又以传统道德价值观和诗画艺术对其影响最大。从总体上来说,苏州园林的思想基础是形象思维,其特点是细腻但模糊,而且建立在不同独立个体的自身体会之上。这也是苏州园林以诗、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为指导思想的根基,因为古汉语本身就是以抽象思维进行的,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抽象思维凭借抽象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处事物的本质属性兵撇开非本质属性,时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明晰而深刻的概念。在美学观点和艺术创作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