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著作出版,理工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审计提出坚持科技强审,推进大数据审计的要求,国网公司也在着力推进数字化审计变革。山东公司搭建投资项目全过程审计分析平台,创新实施全业务标准作业、工程全流程审计、业审全联动预警,健全并融入四项机制,全面提升工程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效能,展示审计价值,切实实现内部工程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分析平台;全过程;业审联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引发着各领域的变革。审计作为我国重要的监督职能部门,推进审计信息化发展,促进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也成为了我国重点突破的内容。数字化审计是一项集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审计工作模式,它能够实时更新新收集的数据,提高数据管理的安全性,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数字化审计工作的提出是深化我国审计信息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加快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步伐。
1工程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1.1适应新时代外部提升审计数字化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胡泽君审计长在201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及审计署“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推进培训会上强调:“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实现数据的有效运用。着力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审计署设立电子数据审计司,对审计业务的电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开展电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党和政府对数字化审计的更高要求和持续深入应用,给公司数字化审计提出更高挑战和要求。
1.2适应公司推进“数字国网”建设的要求
2018年公司两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数字国网”的战略目标。寇伟董事长观察总部数字化审计工作室,提出“数字化审计的步子要再大一点、推进再快一点,切实应用好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1]。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实现数字化转型,彻底改变了审计的工作形态,内部审计工作紧跟公司“数字国网”建设步伐,加快审计数字化的创新发展,才能确保企业“数字国网”战略落地[2],也更好地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建言献策。
1.3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云物移”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和创新。公司在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审计需要具备从海量数据中迅速锁定风险的能力。数字化审计使得审计“全覆盖”、“样本等于总体”成为可能,把握总体,精准定位,突破传统模式下的监督缺位,在广度拓展的同时开展问题深度挖掘和分析,整体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也实现对核心业务、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的全面排查。
2工程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建设思路
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多个系统、万千数据,探索建立打造“1+3+4”数字化审计管理运行机制,能够有效打破专业壁垒,实现数据全口径获得、风险问题集中化、深度化、快速化揭示,有力提升审计效能、拓展审计宽度广度,发挥审计价值。
2.1建设“1”个平台,夯实数字化审计基础
公司审计部积极推动数字化审计建设,明确了“一体两翼”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3]。工程审计以公司全业务数据中心为基础,搭建工程全过程审计多维分析平台,汇集数据、运算分析,夯实了数字化审计基础。2.1.1建立审计分析平台根据工程管理全过程要素,对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造价控制、竣工投产、结算管理、项目后评价等进行流程梳理和节点创立。结合工程项目审计特点,形成了数据全过程展示、多维度分析挖掘、问题库在线管理、有序审计管理、疑点问题预警等多模块、微应用的审计分析平台。2.1.2建立数据“便利店”充分利用财务管控、经法、ECP、计划规划、PMS等业务系统和全业务数据中心开展结构化数据接入,并对结算报表、纸质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开展线下接入;利用SPSS、tableau、图像文字识别等工具或技术引入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转换,根据项目进行数据“贴标”,实现项目数据全息展示。2.1.3建立高级运算模块融合tableau、SQL、excel技术,通过数据拖拽、移动的形式,可以进行单一项目、批量项目的数据分析、对比、快速缩小范围、锁定疑点,辅助提升人工分析效率。2.1.4建立高级运算模块通过人工高级运算和自主操作分析,将审计思维固化为疑似问题模型,优化审计工作管理,真正做到高效审计、科学审计。
2.2创新“3”套方法,打造高效工程审计模式
2.2.1实施非现场全业务标准作业2.2.1.1建立非现场审计标准业务方案通过开展审前调查,明确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使用情况,根据工作重点内容、审计人员分工,制定非现场审计实施方案。基于工程全过程审计多维分析平台,形成非现场审计疑点汇总表,经非现场小组讨论和主审审核,形成非现场审计报告。2.2.1.2制定非现场审计业务指导书参照《国网公司2018年非现场数据分析指引》,围绕工程项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拓展增加典型案例描述、系统使用指南等内容,将非现场审计方法标准化,形成了问题指引、操作可视、数据溯源、数据比对、结果定性等全面覆盖的标准化审计作业指导书。2.2.2工程全流程审计以全面揭示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为导向,以信息平台和标准业务审计为基础,以拓展审计宽度和广度为目的,开展涵盖项目前期、设计概算、招投标、合同履约、物资管理、施工管理、结决算等各个业务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全流程审计。汇集各环节产生的问题,利用环节问题归纳比对、数据反向溯源、专业业务连接,深层次挖掘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为提出全面可行的管理建议打下基础。2.2.3业审全联动预警以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为标尺,全面跟踪重点在建项目环节,将质量、风险、进度、资金等的审查和评价贯穿工程建设管理各环节,优化业审联动流程,基于审计平台共享数据资源,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历年类似项目事后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预警,并定期召开建设管理协调会,及时“消缺”,协同改进、实现跟踪项目“全过程审计,全流程整改”,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共同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3健全“4”项机制,保障审计高效运转
2.3.1完善计划管控机制,指导审计项目有序进行建立完善的审计计划管控,统一、有序、高效地开展各类审计工作,实现审计计划的高效管理与执行。一是统一制定下达审计计划,对审计内容、覆盖对象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年度审计重点,编制三年审计工作规划,指导基层单位围绕中心和重点开展审计工作,实现计划管理的统一性;二是统筹协调各种审计方式,将常态化审计、非现场审计、现场审计、日常管理审计纳入审计综合管控计划,实现计划的有序衔接和综合利用;三是明确计划的量、质、期要求,并编制计划执行指导意见,确定项目制下的审计力量,强调计划的刚性执行;四是针对决策层现要求或新发现问题等,追加应急计划,及时调整审计资源开展应急审计。2.3.2建立督导调整机制,提升稳步高效的工作水平建立与审计集约要求、审计工作相适应的督导机制,一是加强现场审计组与督导组的双向互动。将督导计划融入审计实施过程,现场审计组与远程督导组同时成立,现场组通过周报报送、记录底稿送达、人员动向等事项及时将审计活动通报督导组,督导组通过反馈周报、提出记录底稿完善意见、调整审计力量等措施保证现场审计工作成效;二是严格了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不仅把关底稿、报告质量,把关督导组对现场组提出建议的质量,而且把关现场组在辅助指导下进行后续改进的质量,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水平。2.3.3强化整改问责机制,落实审计成果充分应用认真贯彻国网公司“严肃审计、严肃整改、严肃问责”要求[4],一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流程,将对问题整改的监督、指导和评价嵌入整改流程,着力构建“问题下达-整改上传-后续审计-成效评价”的立体化链条,全面优化审计整改流程,实现审计部门对问题整改的全程监督、精细指导和闭环管理,前移审计整改监督关口,细化整改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二是建立启动建号、销号审批流程。实行“三级审核流转”制度,即问题整改资料要经责任单位、审计部门及上级专业部门审批,确保所有问题整改符合账务调整、制度完善、损失追索和责任追究等工作要求。三是充分利用约谈、移送等手段,坚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加大责任追究,推动整改落实到位。2.3.4严格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建立统一的责任考核体系与指标,量化工作内容,将审计工作与绩效考核关联,对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中介机构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依据战略目标导向原则、价值增值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风险控制库”和“历年发现问题库”作为数据基础,将评价体系分为核心经济业务、一般经济业务和重大减分事项,设定相应权重和分值标准,通过数学、统计方法,确定量化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有效督促了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3工程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实施效果
通过探索开展工程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研究,审计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一是2018年开展审计项目以来非现场审计有效时长增加30个工作日,现场审计时间缩减8个工作日,审计计划安排更加科学合理,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比例趋向合理。二是非现场审计疑点转化问题率得到提升。2018年发现审计疑点72项,核实为问题57项,问题转化率79.17%。三是发现问题更加深入、全面。在合同管理、施工管理、结决算管理的基础上拓展至可研编制、招投标清单编制、设计取费、物资仓储配送、结余物资退库等多个方面,业务审查覆盖率提高55%,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结语
目前,数字化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领域的新方向,为落实好数字化审计工作的推广,山东省公司构建了“1+3+4”工程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搭建了投资项目全过程审计分析平台,创新性提出了全业务标准作业、工程全流程审计、业审全联动预警方法,重点打造高效工程审计模式,并提出了完善计划管控机制、建立督导调整机制、强化整改问责机制、严格考核评价机制,达到保障审计工作高效运转的目的。通过开展工程数字化审计管理机制研究,审计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风险得到了有效管控。
【参考文献】
[1]王向阳,魏丽雅,郑勇,等.数字化共享审计模式在电网企业方法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8(12):12-18.
[2]杨石春,马凤鸣,李祥军,等.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创新[J].管理观察,2017(33).
[3]黄绍毅.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问题与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2016,128(20):19-20.
[4]王正午.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审计,2014(02):32-33
作者:高宇旺 张聪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大学物理实验管理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