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植物不仅可以创造健康的人居环境,更有利于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中,植物作为软质材料,在营造景观效果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植物景观的评价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为了建设高质量的以人为本的园林植物景观,研究人员不断对现有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总结经验。目前国内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还是以单向的、随机性的评价为主,对评价体系缺乏系统地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近年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并且指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前景及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农业论文,核心期刊论文
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概况
目前, 园林中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 美景度评价法(SBE),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语义分析法(SD)及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1.1层次分析法(AHP)
AHP法的特点是分析时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 用于多准则、 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中。AHP 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 Saaty 教授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评价时,可根据专家咨询法或问卷调查法等方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通过被试者的评分, 再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量化分析来衡量园林植物的配置景观。AHP 法虽然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被提出的,但是却广泛用于建筑领域、风景区的开发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国内将 AHP 法引入对园林植物配置的评价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1.2美景度评价法(SBE)
SBE 法以归类评判法为依据, 让被试者给不同的风景图片评分, 最终得到植物景观的美景度量表。SBE 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是由 Daniel 等提出的一种心理物理模式评价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能够同时对大量风景进行评价,但是各风景之间缺乏相互的比较。SBE 评价法多与 “风景评价” 相联系,最初应用于大尺度的风景区、 森林景观及林分美学的评价方面。Schroeder等利用每个景观的8 张照片对林内景观进行了美景度研究, 并指出学生的评判可以充分代表公众的审美态度; Hull 等对4 种林分进行了美景度研究, 认为天然林的景观质量最高;目前,应用SBE 法评价园林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较多。有关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方面,翁殊斐、王竞红等用SBE 法分别对广州、 深圳的公园植物配置进行了评价。翁殊斐研究发现非专业学生组的评判可以作为公众对植物景观的评判,受过专业教育的园林学生可以作为预测植物景观的评判者。王竞红侧重分析了影响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主导因子,指出丰富的植物种类、多变的空间层次和合理的植物季相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周春玲将SBE 法引入居住区绿地的评价,建立了对楼间绿地和中心绿地的美景度预测回归方程,通过SBE 度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背景的被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1.3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PPI)
目前,中国在植物及植物景观对人生理、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许多学者分析了不同景观类型对人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翁珮怡研究了不同景观与使用者生理及心理效益的关系, 通过脑电波、 心率、 肌电值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心理量表的分析, 发现不同开发程度的植物景观会造成使用者自然度感受的差异,并且不同自然度感受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和肌电反应。 Chang测定了观看不同景观类型时被试者的生理和心理指标, 进而分析植物景观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及不同景观对人的影响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 山峦及公园景观会使观看者的 β 波增加,水体和森林植物景观更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 被试者的文化背景不会影响其生理反应, 但对被试者的心理反应影响较明显。 江彦政等进一步探讨不同景观生态结构对被试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发现林地植物景观对被试者的脑波影响最为明显, 人工植物群落和水体景观对被试者的心率影响最为明显。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关注于植物景观和自然风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1.4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
一些学者证实:用BIB-LCJ 法评价园林景观是可行的,而且在评价由相似植物组成的景观方面效果更明显。 其中, 宋云龙、 宋新建分别用BIB-LCJ 法评价了哈尔滨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园林植物景观,并提出了最佳的植物配置方案; 郑洲翔等运用BIB-LCJ 法对 7 种类型的棕榈科 Palmae 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 指出棕榈科植物配置按照高大阔叶乔木-棕榈科植物-灌木-草坪的立体层次更符合公众的审美。BIB-LCJ 法是俞孔坚在 LCJ 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弥补了SBE法不能进行两两景观比较的不足,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适用于大样本的植物景观评价。 BIB-LCJ 法的评价程序为: ①对植物配置照片进行编号, 并选择合适的 BIB 设计表; ②根据 BIB 表将照片分组, 让被试者对每组照片进行排序; ③进行多次重复评判, 排列出合理的植物景观照片顺序。用BIB-LCJ 法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 可以反映不同群体的知觉审美与景观内在特征的关系。
1.5语义分析法(SD)
在植物评价中, 该方法常与因子分析法结合使用。 SD 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是奥斯顾德于 1957 年提出的, 依据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测定,即从心理层面上了解和掌握被试者对某种景观的认识。一般来说,首先是筛选相关的形容词对, 形容词对数在 20~30 之间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设定评判尺度,可以用 5 个或 7 个等级进行评价; 然后是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 得到植物景观评分值。
曹娟等评价了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 提出利用 SD 法评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特性是可行的。Ozbilen 等在探索不同植物景观及其围合的空间给人的感受时, 分析了 10 种空间和 24 种植物组成的景观所反映的语义值, 指出植物配置应该与周围环境相一致, 而不同地点应该种植不同标志性的植物。
二、对植物景观评价
近些年,各国学者在植物景观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从简单的对植物观赏特性的评价已经发展到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对植物的综合绿化效益和园林植物的配置进行评价。园林植物景观是相对于自然风景的人工植物组合,科学的园林植物配置应该兼顾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景观的美学原则及环境的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运用乔灌草等植物材料,结合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以围合成能够表达一定意境的空间。植物景观的评价始于美国,主要是针对景观的视觉美学。
三、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前景与展望
对于周围环境因素多变或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多利用AHP 法, 把问题逐层简化后再利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地评价研究。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科学的植物配置能够渲染园林设计的气氛,提高绿地的使用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发展。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将有助于规范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居住条件,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因此,进行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恰当地运用植物景观评价方法(表1),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其在美的表现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 国内的植物景观评价结果多为宏观的配置原则的归纳, 或定性结合定量地描述性评价等。今后, 园林植物配置应在如何科学选择树种、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 以达到生态效应的最大化, 更好地节省资源、 减少能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则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 选择正确地景观评价方法, 建立合理且全面的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唐东芹, 杨学军, 许东新.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18 (4): 394 - 397.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http://www.lyqkw.com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政治法律核心论文发表-浅谈如何做好煤矿职工安全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