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了全面下滑的趋势,为此,县域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此为契机,淘汰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等落后生产企业,引导企业采取环境友好、科技创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关键词:主要问题,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最佳方式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规模较大,废弃物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中央提出节能减排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不能摆脱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环境利用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将越来越严峻。
一、目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县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的现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2000——2012年,我县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GDP的90%以上。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大气、噪声、固废等环境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抓好。
一是大气污染方面:我县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燃煤造成的。如魏桥铝电厂、齐星铝电电厂、西王淀粉及钢铁厂、青阳、长山的钢铁厂、三星电厂,还有铁雄、福美等焦化厂,这些钢铁、铝电电厂和焦化厂是我县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二是水污染方面:我县在防治工业污染、加强废水处理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大幅度增加,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还未建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现在除西董、临池两镇生活用水能够自给外,其余镇办生活用水都从西董办事处鹤伴山购买。
三是固体废物方面:我县城镇化水平已达65%,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开发区、中心城镇的建筑及生活垃圾大量堆积,处理不及时,污染也很严重。
所以,当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
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随着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的大力推进,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相对突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的问题。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环境是人口自然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消费品,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源。”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反之,经济发展必然要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把加强环境保护同步安排部署,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但据统计,环境污染使我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左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5%左右。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但会造成人类生存条件恶化,从长远上看也会极大地拖累经济发展。为此国务院十分强调节能减排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不能摆脱传统发展的方式和资源环境利用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将会越来越严峻。所以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但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转变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
从我县来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工作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县国民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人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县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全社会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首先,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党的十七大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转变发展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的观点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些重要的战略决策表明,环境保护进入了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中央、国务院反复进行了研究,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当前关键是要加快实现 三个转变。
第一,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第二,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
第三,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新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
推行三个转变,其目的是就是把环境保护融合到经济发展之中,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推进历史性转变,就必须努力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环境污染就必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将污染物排放控制作为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保战略。
其次,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要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上狠下功夫。在资源开发中落实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着眼于实现增产减排、节能增效目标,坚持将环境容量作为开发和发展的大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硬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厉措施,以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根本。我县是一个资源型欠发达地区,“长”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短”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技术缺、产业链条短、增长方式粗放。因此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一是开放引进。就是借助我县的资源优势,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引进一批填补我县产业空白、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为节能减排奠定基础;二是开发拉长。立足资源优势抓开发,推进技术创新促开发,借助项目引进助开发,促进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链条式、循环式发展,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三是减少污染排放量。重点在存量,难点在减量。削减存量,最直接的手段是“以增长换取环境”,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停产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全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面对重大挑战的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提出措施,主动转型,可借此时机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进一步推进,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要把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同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工作力度。”我国把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充分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从先污染后治理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这是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我国自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不仅在经济增长方面仍然保持着高速,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重的趋势也有所减缓,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再次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并明确地指出了具体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既反映出我国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也增强了环境建设的可操作性。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文史艺术论文民间艺术类评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