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分类:经济论文 发表时间:2020-09-12 19:08
关键词:参编教材,
教材出版,专利申请,经济管理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与传统的“铁公机”等基础设施相比,“新基建”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基础层面所引发的融合渗透、广泛带动和效率倍增效应。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不断加快和完善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建设布局,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新基建”为牵引,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和“基石”,对于激发“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构筑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两个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的内涵及意义
新型基础设施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算力基础设施,包括与生产、生活、社会运行相关的算力中心、算法平台和算据库,如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AI算法云平台、互联网云中心等;二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通信网络,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三是行业应用基础设施,主要指面向行业应用场景构建的融合型基础设施,如面向智慧交通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面向生产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面向广播电视领域的超高清采编播基础设施等;四是平台公益型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系统验证的具有公益属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协同中心、测试平台和测试场等。
与传统的“铁公机”等基础设施相比,“新基建”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基础层面所引发的融合渗透、广泛带动和效率倍增效应。“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赋能。“新基建”以产业作为赋能对象,依托算力、数据和通信网络的技术升级不断催生“互联网+”“AI+”“区块链+”等众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场景,为后疫情时代拉动内需市场、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民生提“智”。“新基建”全面融入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出行等民生各领域,在满足大众个性化信息消费需求的同时,提供更为便捷、高效、智能的民生服务。三是治理增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设施融合应用将极大增强政府在城市管理、社会运行监管、精准施策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以信息流为核心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要素高效流转,加速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
“新基建”推进的意义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支撑“两个强国”建设。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强化数据生产要素连接,提供高速泛在的连接能力。人工智能平台以及大数据中心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数据载体与算力枢纽,提供通用化平台型支撑服务。以“新基建”为抓手,补足信息技术产业短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研能力,对于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础网络体系意义重大。
二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新基建”全面促进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新基建”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基础改造,以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果。
三是加速构建智慧社会。“新基建”促进市场监管、环境监管、政府服务、应急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加速社会治理精准化进程。以新型基础设施为核心基础,促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能化公共系统共建共享,对于推进民生应用智能化、增进人民福祉意义重大。
二、投资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主要方向
从投资建设实施上看,“新基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网络建设和基础服务能力提升,如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建设改造,城域传输网、IP城域网节点设备新建及扩容,光纤、通信杆路/管道、光传输设备建设及扩容,5G基站及网络部署等。二是基于数据网络的行业场景设施构建和融合创新应用,包括车联网车路协同试验场建设和应用改造,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5G+超高清制播系统升级改造,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系统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乡村建设等。
“新基建”诞生于产业并反哺产业,在对包括5G在内的重点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带动发展的同时,还将形成极强的溢出效应,带动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是新一轮以投资拉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新基建”引发的产业带动效应或投资风口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国产芯片产业化。超500万基站建设需求带来5G基站芯片与高频器件的庞大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GPU、TPU、NPU等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广阔。海量数据应用势必带来服务器芯片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物联网的连接设备构成种类多样,针对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和智能计量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专用芯片市场需求巨大。
二是补足工业软件短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工业设计类软件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和效率大大增强。制造执行系统(ME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等工业生产制造类软件形成突破,让智能制造过程的管控水平和设备效率得到提升。
三是提升系统整机装备供给。为满足人口密集场所信号稳定、有效覆盖,未来5G基站需求数量庞大;受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算力业务驱动,服务器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数控装备市场需求也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四是促进行业应用落地。基于5G新型网络架构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及模式创新加快,5G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手术、无线监护、移动查房等环节应用普及,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5G、AI、大数据、超高清视频等技术融合,远程教育、智慧课堂/教室、沉浸式教学、远程督导、校园智能安防监控等场景样板逐步落地;基于5G的车路协同车联网验证大规模开展,提高车路协同平台的功能和交互能力,加速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发展;5G技术与工业网络、工业软件、控制系统融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新基建”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投资主体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主体较多,交叉融合度更高。应有效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和补短板作用,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的基础设施,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最大化调动全社会资源力量,通过产业协同,激发产业内在需求,为民营企业参与创造更大空间。
(二)区域和行业布局
以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水漫灌,面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率先推进“新基建”试点示范应用,确保“新基建”投资效益的发挥。一是符合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布局要求。应处理好地方建设目标与国家经济社会目标间的关系,立足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二是立足人口分布和城镇化格局现状。重点将人口流动关系和城镇化潜力纳入空间布局考虑范围。三是依据地区产业和互联网发展情况。需参考地方产业和互联网基础量力而为,根据市场应用需求统筹规划“新基建”路线图和年度投资计划,在需求迫切的产业集聚区、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建成应用,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四是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充分考虑各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消纳条件,向受端负荷中心进行定制化区域布局,推动“西数东送”。
(三)网络安全保障
新型基础设施的实质是战略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至关重要。需要按照《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等规章制度要求,同步规划、建设、运行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健全网络安全技术监测体系,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完善面向数字基础设施测评、风险评估、安全审计、保密审查、应急处置、日常监测等制度。
四、推进“新基建”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一是制定“新基建”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二是根据区域特点和行业需求,统筹规划“新基建”区域和行业布局。三是谋划好各类“新基建”投资参与主体,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投资带动作用。
2.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扶持项目范围,增加项目扶持资金额度。二是实施更大力度的投资税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等政策。三是在“新基建”企业融资、贷款、并购、重组、上市、发债等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金融税收等政策。
3.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一是放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准入,取消不合理的投资者资格要求,扩大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渠道。二是加快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等。三是加强对“新基建”的安全监管,确保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
4.鼓励支持创新示范应用。一是从中央、省、市三个层面开展基于“新基建”的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遴选。二是采取“云服务券”等经验模式,支持企业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力度及其创新创业活动。三是举办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行业应用创新大赛,强化投资对接能力,提高大赛成果转化率。
(二)企业层面
1.以顶层设计谋划新方向。企业应以超前意识谋划“新基建”发展机遇,在把握和衔接相关领域发展趋势、需求和自身业务模式基础上,科学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
2.以试点示范推进新发展。有基础、有需求、有动力的企业应聚焦“新基建”涉及的重点领域需求,积极申报应用试点,打造一批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的基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案例和行业解决方案,拓展新模式、新服务。
3.以区域共建实现新突破。企业应探索与地方政府共建新模式,通过PPP、BOT、BT、特许经营权等多种合作方式,聚力打造算力基础设施、超高清制播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形成一批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五、“新基建”的创新应用场景
(一)集约高效数据中心
“新基建”为数据中心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一是新技术加速演进带来海量数据承载存储需求,高计算密度、高赋能密度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新特征。服务器、存储设备的硬件部署空间密度向计算算力密度、配置优化密度转变,耗能密度向赋能密度拓宽。二是新应用蓬勃发展激发数据快速流转交互要求,异构计算、无损网络等高性能模式将成为数据中心架构新亮点。三是数据形态和存储方式重大变革引领数据边缘端部署要求,“云-边-端”协同将成为数据中心发展新格局。
未来发展的四个着力点:一是集约建设绿色高效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有序建设使用、小微型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推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虚拟化、弹性计算、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水平和IT设备利用率。二是合理布局与调度数据资源。立足应用需求,兼顾能源、气候、自然冷源、网络设施、能耗指标等要素和条件,合理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在考虑区域负载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全国算力资源布局。三是发力构建数据生态体系。延伸数据中心产业链条,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电子信息制造等相关产业。四是完善数据中心环境配套。优化运营商骨干网布局,加大对西部地区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面向主要省市的互联网直连通道等支持力度。
(二)车路协同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两大现实难题。一是车路协同壁垒难以打破。车载 V2X 终端渗透率不足,制约了相关业务快速普及。在5G尚未普及应用的情况下,网络延迟导致无法将车路进行有效串联。二是道路测试场“不敢建”与“用不起”。测试场地前期建设规划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目前已建成的测试场测试总量有限,单纯依靠道路测试牌照的发放以及提供测试服务来盈利的能力不足。
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未来实施的五大方向:一是推动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率先突破。二是推动高精度地图技术与道路交通地理信息升级。三是以5G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力,加速推动车路协同车联网由LTE-V2X向LTE-eV2X和5G-V2X逐渐演进。四是适时推动开放道路测试和推广运营,在典型场景应用中探索商业落地模式。五是推动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标准体系,以多重防线构筑汽车信息安全堡垒。
(三)超高清制播系统
推进5G+4K/8K超高清制播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将引发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播出、传输方式及业务流程的全新变革。一是提供灵活、便捷、高效的内容制作方式。超高清采集拍摄、5G回传、5G+云非编桌面、5G+云端渲染等技术设备应用将极大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二是提升网络传输与服务支撑能力。5G 超高清业务传输涉及5G基站、终端、网络端到端升级改造,可解决超高清视频内容传输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高安全的承载难题,满足人们文化娱乐消费升级需要。三是加速超高清前端设备产业化与规模应用。5G+4K/8K摄像机、便携式5G+4K/8K 直播编码设备、显示控制设备、4K/8K后期制作工作站、5G+4K/8K显示器等国产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取得成效。国内多个省市创建5G+超高清视频测试验证实验室,规模化应用逐步展开。
5G+超高清制播系统未来发力方向包括:一是加快5G+4K/8K 超高清视频制播平台建设,支持5G场景下超大码流的信源汇聚、信号调度、转码生产、内容播控和播出分发系统建设。二是加快超高清视频编解码设备技术突破。三是优化基于4K/8K 视频的互联网传输协议。推动SRT等开源低延迟视频传输协议向5G网络传输4K/8K视频优化。四是加快5G+云协同方案升级,提升超高清视频加工编辑效率,促进云编辑、媒体 AI、媒体处理等云服务发展。五是推进5G+超高清视频规模化应用。
(四)5G智慧医疗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5G技术在远程医疗、远程诊断、保障通信、疫情防控中表现亮眼,不断创新医疗健康领域新的应用场景,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重点方向。
经济师评职知识:经济转型相关论文发表期刊有哪些
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络覆盖依然不足。我国5G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覆盖各级医疗系统,如偏远地区医院信息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5G智慧医疗系统应用。二是标准与安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5G智慧医疗在软硬件的数据接入方式、格式和传输等方面尚未建立标准规范。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智慧医疗平台系统、协同会诊、远程病理诊断等创新应用过程中潜藏着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风险。
未来发力方向:一是推进智慧医疗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加快5G医疗专网部署建设。二是加快面向医疗领域的5G标准体系建设,支持面向标准等级、设备兼容、数据互通、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检测服务。三是促进5G技术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个人健康管理、社区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和智慧健康养老等场景的创新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四是加大5G智慧医疗服务理念宣传和普及力度,推广典型应用案例。
作者:温晓君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物理化学实验3D虚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