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快 权威性强 合理价格 省时省力
是您评定职称的好帮手!
全国服务热线:400-789-0619

教育核心论文发表范文,新兴媒体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分类: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2020-09-12 19:06

  摘要: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最主要的代表,网络媒体的力量正在日益增强,并向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干预力在不断增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也正是基于此,我国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致力于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

  关键词:网络文化;新媒体;管理,核心论文发表

  Abstract: the network as a new media,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network media strength is growing, and issued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e network media discourse power, force increasing. Enhancing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our country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important role, to upgrade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qualities an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expansion of ideological propaganda work positions, is conducive to enhance China's soft power. It is also based on this, our government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Internet management, committed to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a healthy and harmonious,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 new media;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 开启了公众表达的平台, 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公民传播时代。新兴媒体对于政府政策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一、新兴媒体发展现状

  所谓“网络新媒体技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新兴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兴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兴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兴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兴媒体通常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兴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最主要的代表,网络媒体的力量正在日益增强,并向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干预力在不断增强,它影响着社会舆论和信息传播的格局,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增强影响力。

  (一)网络媒体产生的背景

  一是世界正进入以层出不穷的高技术为推动力的信息社会。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成为这个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地球村的时代已经开始到来。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凭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和文化优势,包括运用其强大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向全世界全力扩张。这一扩张还在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影响越来越大。

  三是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崭新的阶段。中国的国力逐步强大。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全面复兴。

  四是互联网迅猛发展。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将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存在。

  (二)我国网络媒体发展历程

  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而发展的,以1997年1月1日人民网诞生为标志,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加快传播、发展,网络媒体开始出现。1998年搜狐、新浪网的出现,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网络媒体开始大展身手。

  我国网络媒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大批知名的网络媒体,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手机的产量每年就超过10亿。

  二、政府与新兴媒体的关系

  (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意识形态宣传带来的挑战

  1、以自上而下的宣传模式进行社会动员,传达党的声音的方式与传媒、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多元信息渠道之间的不协调。

  2、传统的话语方式与现代传媒的特点、需求之间的不协调。

  传统的话语方式是通过报纸、杂志向大众传递声音,即使是报纸杂志建立了网站,也是报纸杂志内容的翻版,毫无新意。而现代媒体在形式变换方面、时效性、针对性、丰富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党统一思想步调,集中有效的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的意志,与要求更多自由、减少更多束缚的民间愿望之间的不协调。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原则与运行机制逐渐发育完善的趋势使社会朝着更加自发和自由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似乎只能走向“小政府、大社会”,而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国家统一管理才能取得更好地成效。

  4、作为我们传统思想支柱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仍然不相适应。如何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也是摆在意识形态工作面前的任务。

  5、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传统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角色,与我们所希冀确立起来的更深层次的作为文明实体的文化形象之间仍然不相适应。

  (二)对党和政府与媒体、公众关系的重新界定

  1、媒体之于党和政府从执政的“喉舌”变成了执政的“通道”

  “喉舌”只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单向的传达给民众,先决策,后传达,再执行。而媒体作为执政“通道”,不仅可以在决策之前就通达社情民意,将其作为决策的参照和依据,更可以从沟通和反馈本身获得人心的凝聚与认同,从而将信息沟通转化为政治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1948年,刘少奇对解放区华北记者团发表讲话,郑重提出: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气,想和毛主席通通气,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但许多人不会写字,邮路不通,电报不通,见毛主席很难见到。本来天天见面就好了,可是办不到。所以需要你们记者到各地去,把人民的呼声反映上来。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今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高兴地接受了腾讯员工赠送的QQ靓号后,网民又兴奋跟帖:“登录QQ,你可能与总书记同时在线!”

  2、媒体之于党和政府从“隔离带”和“井盖”变成了瞭望塔与安全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民众宣泄负面情绪的通道,这一貌似威胁社会稳定的地带事实上同时为维护稳定提供了社会学上的“安全阀”功能,只要引导得当,可以实现小牢骚,大认同,小宣泄,大凝聚,“隔离带”变成“缓冲带”,似失实得。

  3、媒体之于党和政府从执政机器上的“零件”变成了“车间”

  传统媒体从功能属性到机构组织都是党和政府执政机器的一个组成零件,而且并非最核心的神经中枢部分。而现代媒体的功能延伸使之逐渐从某个执政环节扩展到为整个执政环节,从而渗透到执政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执政的每个环节都经过媒体参与的浸润,使之变成锻造执政动力的“车间”。

  以党和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为核心,最终在党政——媒体——公众之间建立起良性健康的关系:党和政府以媒体为平台,在公众中建立权威与信任的形象,同时汇集民智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达民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疏解公众热点情绪;媒体在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与权威形象;公众在媒体搭建的公共参与平台上发言交流,建言献策,满足了自身主人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也提高了民主参与的能力与素质。三者间形成了的共赢的良性局面。

  三、建设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发展概况

  文化一词涵盖范围广泛,网络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在这些途径中,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是最重要也是最迅速的。

  1、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指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的文化形式。在互联网中,一切活动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而在网络中运行的并不是现实的人或物,而是他们的数字化形式。

  第二,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网点,只要输入网址,都能够了解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网络文化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平等性。不管人们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怎么样,都能以平等的身份,随时随地地参与其中,共同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信息服务。

  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和即时性。近年来,互联网普及程度之所以越来越广,不仅因为网络科技日渐发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方便和快捷。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时事,通过信息检索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想要自己想要的信息。

  2、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汤玛斯﹒弗里曼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从21世纪开始,世界完全“平”了,只要你有宽带,只要你有热情,你就永远不会被边缘化。一个人,一个个体,通过网络实现了和全世界的链接。

  网络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9月,我国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我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这些重大事件,标志着网络文化和网络宣传在我国的诞生与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和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它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

  (二)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都因此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一般通信应用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更多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了传播信息功能、沟通交流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消遣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等。其中传媒功能、娱乐功能和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的尤为突出。在传播信息、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上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也正是基于此,我国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致力于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

  1、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情况

  近十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对互联网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网络这“阵地”的重视与管理进入到新阶段。

  2、网络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所以,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和观点,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成就经验宣扬出去。构建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并且,在实际建设中,应当以建设和管理为基础,本着“积极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

  3、建设和谐健康网络文化的几项举措

  首先加强网络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网络服务的供给能力,整合网络资源,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化、数字化,使网络文化更好的发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

  其次,要弘扬先进文化,形成网上正面宣传强势;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上多样性的思想意识,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运用新技术,积极引导,为地方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再次,要增强法制观念,积极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目前,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共计30多部,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最后,加强网民道德建设,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开展网络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引导,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环境,为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创造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洪向华:《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

  2、任贤良:《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新华出版社。

  3、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人民出版社。

  4、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5、论文: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刍议

  6、论文: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文史核心论文范文,论除夕的传说和民间风俗,核心论文发表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151-2811-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