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快 权威性强 合理价格 省时省力
是您评定职称的好帮手!
全国服务热线:400-789-0619

后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分类: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2020-09-12 19:06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经过近年的努力,世界经济衰退已有所缓解,经济已趋于好转。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已经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2009届和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上升,2010届毕业半年生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就业率(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就业率(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1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比较乐观,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又面临挑战。

一、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相对单一、职业价值观不成熟

高等教育改革多年,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的后果只能是培养一批只会复制、照搬的学生,而大学生的创造性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有着不同表述,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郑晓明将就业能力认定为一种“本领”,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在内容上,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简言之是学生获得工作的一种能力。现实中,大学生获得工作的能力呈现出单一的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呈现出强势,而在实践能力上呈现弱势,有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强,而应聘能力偏弱,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稀缺。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有关职业价值观的理论大都来自于西方,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职业价值观理论。职业价值观(vocationalvalue),也称职业意向,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2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价值观是指他们在选择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它是大学生的一般价值观在选择职业时的体现,它影响大学生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作用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151-2811-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