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
关键词:经济管理论文,核心期刊论文,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措施
一 目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利的制约,要充分发挥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 国家审计署相继公布了对机关的审计结果,揭露了腐败现象,促进了制度建设,为党和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基层事业单位,有的个别领导,由于对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深,以至于出现错误性指导,有的个别领导政治觉悟不高,廉洁自律性差,不能抵制金钱的诱惑,依仗权力,自以为是,大钱拼命挣,小钱不放过,无视财会制度和政策法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有的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专业能力差,业务经常出现差错,这些问题靠单位自检、自查、自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以分清责任,划清界限,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制度和政策的落实,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顺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
二、 审计部门开展审计注意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合理合规并且必要的,包括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工作和采取宏观措施等,引起部门财务收支有关项目产生差异。如财政预算安排增加,支出压缩,即增收节支,或者预算安排减少,上级专项资金减少,转移支付范围扩大、政策性调整工资、政策性扶持等收支相关项目变化。这类差异是正常和不容置疑。
另一类是虚假、违规并且是人为造成的“差异”。这类差异是审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对部分财务收支与资产与原任运行结果完全一致的零差异项目中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此类差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本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不切实际,部分支出项目安排不足,且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收入打埋伏,支出留缺口,使本部门预算缺乏刚性,造成财务收支运行结果偏离预算数;
二是为了谋取部门利益,将有关收支项目之间进行调整,专项资金与正常支出项目进行调整,上下级之间调整,政策性支出与其他支出项目之间的调整,掩饰财务收支运行结果与部门预算的差异;
三是随意扩大本部门担负的收入口子,如擅自扩大收入、收费范围,提高收入、收费标准;
四是随意扩大支出,如会议费、考察费、培训费、购车费、招待费、补助费等,严重超预算,增加不必要的支出,损失浪费严重;
五是本部门担负的税费收入,解库不及时、不足额,截留压库,甚至私设账外账;
六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不足额,或者已经拨付,通过转圈又转回到单位,形成空拨空支,导致暂存、暂付过渡性科目数额较大;
七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经费开支,改变专项资金用途,虚报冒领骗取国家专项资金或补贴;
八是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到位,不建账,不入账;资产的变动手续不齐备;资产的使用、租赁无偿使用、不收占用费,低价转让甚至变相转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
同时为审计评价对比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通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资产和财务状况前后“差异”的认定,合理划分离任与继任领导的责任界限。查清现任领导与上届领导交接时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即将离任领导与下届领导交接时或此项审计时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鉴定,分清前后两届领导经济责任。这是前后两届领导极为关注的一项内容。因为资产和财务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体现离任领导的业绩情况,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其自身的经济责任提供服务,而且能使新任领导掌握单位的基本财力和其他财务信息,便于加强管理和正确决策。
三、做好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措施
(一)日常工作的审计
过去大家认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有限,花钱有数,问题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了很大的变化,又由于受条块管理的影响,加强审计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应经常化,逐步形成一种制度.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结构,应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审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有利于提高单位领导执行政策的能力,增强廉洁自律性,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2.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目前,事业单位创收项目有了很大变化,收入增加,积累增多,支出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群众对单位购置大型设备和奖金的发放问题反映比较突出,对这类问题要加大审计力度,搞清是非,弄清底数,明确政策,按政策要求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3.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让群众了解审计的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让群众了解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加大群众理财的力度,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使腐败分子无缝可钻,最大限度地巩固单位的经济实力。
(二)领导干部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
领导干部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党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搞好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管理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更好的履行职责,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在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不走过场。针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需要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对待。领导干部调离、升迁、晋级是好事、喜事,当事人不愿意在审计时出现问题,怕影响前途丢面子,过不了关。而在位的领导干部更不愿意得罪人,尽量说好话,甚至暗示工作人员应付了事,造成了审计工作走过场,失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这是对党的事业,对领导干部本人严重的不负责任。领导干部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政勤政,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积极配合、支持审计工作,以便组织和群众能够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防止腐败分子钻空子,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加强协调,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干部离任、调转、晋升是由组织部门任命的。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应由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纪律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参加审计工作,由审计部门进行具体实施,以加大审计工作的力度,有利于情况相互交流与沟通,对正确使用干部、评价干部都有实际意义。审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配备得力人员,认真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坚持以法审计,深入细致,审计报告要客观、真实准确。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组织人事部门,使组织及时掌握干部的实际情况,弄清责任,确保组织部门在使用干部上不出问题。对待审计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保证对离任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坚持执行先审计后调离的办法,避免不合格的领导干部钻空子。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多数是离任后才进行的,这种事后审计的做法,效果十分不理想,有的个别领导干部,在位期间利用职权上、下串通,营私舞弊,经济责任不清楚,同志们摄于权威不敢或不愿意向组织部门反映。上级领导只是注重工作业绩,一味保护、迁就,审计出了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纠正。对于干部起不到认识评价和教育作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了了之。因此要在离任前进行审计,把审计工作真正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避免不合格的有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钻空子,群众不满意,也势必给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熊志红. 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审计[J]. 财政监督. 2008(06)
[2] 张志彪. 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与措施[J]. 工业审计. 2004(04)
[3] 吴碧娥. 目前事业单位审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S1)
[4] 黄俊英,陈贵英.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要把好四关[J]. 发展研究. 2005(12)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http://www.lyqkw.com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期刊发表、核心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政治法律核心期刊论文-有限责任公司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