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快 权威性强 合理价格 省时省力
是您评定职称的好帮手!
全国服务热线:400-789-0619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的应用

分类:核心论文 发表时间:2020-09-14 17:15

关键词:期刊投稿,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急诊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急诊时间与急诊接诊后至病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显著减少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24h接待患者的服务窗口,接收的患者大都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等特征,患者与家属伴有明显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在急诊护理中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对于急诊护理要求越来越严格,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以此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与高效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特选择急诊科患者136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急诊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研究组女38例,男30例;年龄18~75岁,平均(40.5±3.1)岁;急诊内科28例,急诊外科40例。对照组女35例,男33例;年龄19~73岁,平均(40.9±3.4)岁;急诊内科25例,急诊外科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给予常规急诊护理:主要是接诊引导、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评估病情后辅助医生进行抢救护理。⑵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①成立无缝隙管理小组:根据护士职称与工作能力,将护理人员分为三组,全部由主管护师监管;定期为各小组成员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让组员能够明确自身护理职责和准确评估急诊患者病情;为每组护士重点培训一类疾病的救治护理方法,接收到相应疾病患者后将其安排到相应护理管理小组中。②创建管理网络:根据科室护理人员情况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标准实施责任制度并创建管理网络,比如院前急救中心接诊患者时要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通知急诊科并说明患者病情,急诊科值班护理人员要即刻通知值班医生,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则要即刻通知所需学科医生,并且要充分做好急救准备。③无缝隙排班:在任何时段均需要各护理管理小组最少有1人在岗,同时在早中晚轮班基础上进行小组式轮班,工作繁忙时段要增多人力安排,节假日依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差异和经验差异合理排班。④开通绿色通道:于患者入科后,从急诊室至X线室、CT室、手术室及ICU都建立好绿色通道,尽可能用最少时间完成所有检查,保证在入科后10min内进行会诊;可在患者接受辅助项目检查时同时进行会诊,且要与相应科室进行联系,完成检查后配齐所需药物和简易设备,帮助患者能以最快速度转至对应科室进行治疗;如果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应安排1名护理人员与手术室沟通,1名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准备,1名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心理沟通以及和患者家属沟通。⑤细节护理:秉承先急救后护理原则,对需急救的患者要先确定好急救方案,做好急救准备,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配合主治医生工作,遵医嘱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不断鼓励和关怀患者,为危重患者开展护理操作后写好详细记录和报告;交接班时要保证医疗仪器、药物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无缝隙交接。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时间、急诊接诊后至病房时间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采取百分制,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时间、急诊接诊后至病房时间比较:研究组急诊时间与急诊接诊后至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9,P=0.014)。见表2。


  讨论


  急诊科护理工作较为繁琐且复杂,易发生突发状况,且急诊科病患通常具有病情急切与病情危重等特征,因而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科护理经验及优良的综合素养,能够井然有序地完成急诊患者接诊、辅助检查及送至病室等全部护理操作。急诊科常规护理中容易因沟通不及时、不到位或衔接不当而导致急救延迟现象,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在休息日与节假日上存在松懈现象,无有效监督考核体系来约束护理工作,较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难以达到患者所需标准,极大影响患者临床救治质量,同时也会对医院口碑造成不良影响[3]。为提高急诊科护理水平,近些年我院急诊科引入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通过不断优化护理流程,让各护理环节环环相扣,取得较为满意效果[4]。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现代临床护理医学的构成之一,属于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其重视各个护理环节的衔接性,特别是护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相互交接,交接过程更为完善。无缝隙护理管理更加重视患者的主体地位,护理模式也更为人性化,以患者病情出发,让患者享有更为优质与全面的护理服务[5]。通过施行无缝隙排班制度,可保证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给急诊患者开设绿色通道,能尽快让患者接受会诊和治疗,尽量减少患者急诊时间、检查时间及急诊科停留时间;通过明确各护士职责,能够有效避免护理漏洞的产生,让急诊护理工作更加连续化与更具条理性。邱小婷等研究表明[6],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时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患者转运过程中漏交接次数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急救花费时间大大缩短。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急诊时间与急诊接诊后至病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邱小婷等人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具有较为理想效果,可显著减少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兰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从事本行业多年,您选择信任,我们定不负所托。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151-2811-9165